黄永玉
Huang Yongyu
笔名黄杏槟、黄牛、牛夫子
黄永玉曾任瓷场小工、小学教员、中学教员
家众教育馆员、剧团见习美术队员、报社编辑
电影编剧及湖南省吉首大学终身教授
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
自学美术、文学,为一代“鬼才”

黄永玉本名黄永裕
为写来省事而改“裕”为“玉”
湘西凤凰县的土家族人
他初中刚读了两年就在
抗战的烽火中打破了求学梦
不得不辍学到社会上四处闯荡
不但走遍了半个福建省
到过江西、广州、上海、台湾、香港
这期间,他当过瓷场的小工
码头上干过苦力,中小学任过教员
在剧团搞过舞美,在报社当过编辑
还干过电影编剧
正是在此期间,17岁的他在泉州的开元寺巧遇弘一法师
这段奇缘后来被人们演绎成他对法师持弟子礼、得真传
而他自己的说法则是:上树摘玉兰花时被一老和尚发现
极不情愿地下来后随之来到禅房
开始并不知这位貌不惊人的和尚
竟是赫赫有名的弘一法师
虽然并没有真的拜师学艺
短暂交往仍带给他一些启迪和不小的震撼
后来,弘一法师临终前曾留给他一张条幅
写着:“不为众生求安乐,但愿世人得离苦”


黄永玉除了绘画外,还精于篆刻
刀法潇洒出尘,令人叹为观止
但他平生从不为人篆刻
平生只为朋友制过两枚印章
一枚为50年为其妻张梅溪所制
金文藏书印“梅溪藏书”
另一枚则为近几年来所制
在《平凹散文》中《画家逸事》一文中
曾提到黄永玉先生托世南先生
为石鲁先生带去一方石印
似为此石印


社会是最大的学校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生存是最强的动力
黄永玉16岁就能靠木刻养活自己
天性聪颖只是一个方面
恐怕更多的还要归功于勤于学习,勇于实践的精神
为了艺术他不惜翻山越岭,废寝忘食
在苏州写生时
他被司徒庙中有“清奇古怪”之称的四棵汉代古柏吸引
连续三天早去晚归为其写生
日后,面对被他用准确而流畅的白描线条展示
在丈二大纸上的这四株阅尽人间沧桑的古柏
人们无不称奇叫绝
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,黄永玉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
盛夏时节,他背着画箱,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写生
饿了渴了,就坐在路边吃点随身带的面包
喝几口凉水。而当时他已经年近七十

